内蒙古大学
呼和浩特市

人气值:4794

普通本科
综合类
公办
双一流
官方网址: http://www.imu.edu.cn/
官方电话:0471-4992205,0471-4993164
电子邮箱:

材料化学
一、专业介绍
内蒙古大学材料化学专业是我校1999年获准设立的本科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高校品牌专业,同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09年与该专业相关的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依托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治区稀土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与自治区纳米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进行办学。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是自治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有“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材料化学”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目前在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3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者7人。拥有的各类先进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达40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达1500平方米,为教学与科研创造了一流的硬件平台。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设计、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性质。内蒙古大学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侧重于非金属矿物和稀土材料两个方向,既注重相关化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又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引导本专业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广泛了解国内外科研热点,同时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内蒙古大学材料化学专业遵循“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重基础、求创新”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启发式教学、发散性讨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内蒙古大学区域特色与雄厚的师资力量,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为学生职
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为稀土、非金属矿物等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系统和宽广的材料化学理论基础、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了解材料学科发展前沿和科学发展趋势,掌握非金属矿物和稀土材料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基础研究与科技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生既适宜在材料学、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进行更高层次深造,也适宜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科研、设计、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能达到如下目标:1.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具有宽阔的视野、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2.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材料化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材料化学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等现代工具应用能力;3. 掌握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针对具体的实践需求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与改进等,并充分考虑对健康、安全、环境、社会等的影响;4. 具备从事非金属矿物和稀土材料等相关行业生产经营、功能材料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5. 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渠道更新知识,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规格(一)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本人申请、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二)知识要求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2.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用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3. 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制备、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三)能力要求1. 了解材料类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备设计材料和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根据工程应用选择材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2.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3.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4.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5. 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四)素质要求1.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爱国、诚信、友善、守法;2.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 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4. 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 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6.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7.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四、课程体系(一)总体框架准予毕业总学分为178学分,包含:1.通识教育课61学分,占总学分的34.3%;专业类基础课60学分,占总学分的33.7%;专业核心课24学分,占总学分的13.5%;专业方向课20学分,占总学分的11.2%;科研训练与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3学分,占总学分的7.3%。2.必修课142学分,占总学分的79.8%;选修课36学分,占总学分的20.2%。3.实践教学环节42学分,占总学分的23.6%;其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28学分,占专业课总学分的25.0%。(二)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体育课、语言与技能课、成长教育课、就业创业课、通识教育选修课。2.专业类基础课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材料科学基础、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结构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化学基础实验、新生研讨课、材料工程基础。3.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物理基础、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成型与加工、有机化学、固体化学、工程制图基础、材料化学综合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4.专业方向课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双语教学)、非金属矿物加工与利用、稀土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能源材料、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材料概论、高分子材料化学、高分子物理、专业外语(英语)、材料力学、纳米技术与器件、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及应用、碳素材料、催化材料导论、陶瓷材料、化学信息学、有机化学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5.科研训练与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第二课堂和劳动教育。(三)教学计划见教学计划表。五、其他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读12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覆盖全部5个类别,学生须在“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社会发展与文化理解”“哲学思维与人生领悟”三类课程中修够8学分。不得选修化学化工学院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